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头昆田井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0

好友

23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08:43: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衣山居士 于 2020-5-24 09:39 编辑

点头昆田井
                      黄宝成
        昆井井位于福鼎市点头扆水之畔,白墓下寺院门前右侧。古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传是孙店孙氏先民肇基始祖所挖掘,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昆田井,因她是宋代文物,亦称宋井。其昆田地名来历,有关文献可证,《福宁州志》载:"宥″,宋绍定间任长溪县令,后家本州昆田(孙店),即治之古村十五都也″。《福鼎县志》载:铁障山下有条溪,名"昆溪″,源出马冠山,自后昆流入孙店……经成庆桥入海。《方外志》云:“马真人,温麻里马氏女也。唐乾符中入昆田山(马冠山)炼丹仙去,今丹井臼尚存"。据此唐宋时期孙店境内名"昆田″,扆水称″昆溪",″马冠山"称昆田山,故白墓下古井亦称为"昆田井″。
         昆田井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就像一位暮年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枯荣,家族的兴衰,亲人的离散。古井周围青苔斑斑,岁月在它的井壁上刻上一层沧桑的斑驳,一种历史的气息,萦绕古井周围。古井呈圆形,上小下大,井壁为三合土构造,井沿高出井台40公分,以做为挡水之用,并在井沿处凿一小孔,防水满四溢。井台高于地面,便于防止外围之水内流。古井直径1米,井深1.7米,井沿高度40公分。井水异常清澈,出水极汪,溢满井沿,一眼见底。冬寒,水暖不断向上冒气;夏热,甘冽可口,往来行人常驻足畅饮解渴。水源充裕,干旱不涸,一年四季潺湲流淌。
        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点头居民早已用上自来水,许多水井被废弃,结束了历史使命,而唯独点头人对昆田井情有独钟,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l,延续着古井的使命,崇尚古井孕育出的文化,喜新而不厌旧。古井的正面一侧立有神龛,供奉着福德龙神,供饮水思源、报滴水之恩的人们焚香祈祷,春秋祭祀,以示对古井的崇敬。置身于古井旁,一条古道与古井擦肩而过,路面的石板光滑铮亮,留下了挑水人风雨百年的足迹。路面或深或浅,道旁芳草萋萋,如同一行史诗,那么深沉厚重,撼人心魄。百年来,点头人每逢干旱,逢年过节,古井更显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是人民心中过往生活美好的回忆。
       昆田古井堪称″扆山第一井″,因她孕育着厚重的文化而闻名遐迩,留下诸多文化印记。"甘泉榕树″成为点头十二景之一,民间把昆田古井奉为圣水,古井边有两棵大榕树,大可合抱,浓荫蔽日,因为有了古井的大名及甘泉的滋润也被受人们的注目。著名诗家朱挺光诗赞:″千载双榕荫路旁,甘泉宋井久闻香,炎炎酷暑人游憩,一饮琼浆笑语凉″。福鼎文士高一讯游历点头也留诗盛赞昆田古井,其诗曰:″两榕千古护荫凉,更有甘泉如蔗浆。多少往来南北客,停车消渴喜争尝″。一口古井有了古雅的文化元素,让古井平添了一道璀璨的光环。
      点头人自古就有″忙时耕织,闲时品茶"的习惯,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尚茶之风。宋代理学家孙调,在老家孙店 毕生穷研朱程理学,著书立说并设教家堂。往来闽浙士子登门拜访络绎不绝,孙调待客,取水昆田井,泡一壶白茶,在书堂品茗论道,当时文风盛极一时。点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很雅致悠闲。家人相聚用昆田井之水泡上一壶茶,边品茗,边论家常里短,将空余的时光整得有滋有味。点头现在正打造中国白茶之帝都,历史重新赋于昆田井的历史使命。集镇内茶铺百家,商贾云集。茶铺老板为了提高白茶品质,招待客人,洽谈生意。近几年来很多人取水昆田井,品尝用古井泡制的白茶,细细品来既有古井水的甘冽,又有茶叶的一缕清香。古井与白茶结缘,使得昆田井生机重现,源源不断为人们供水煮茶,验证了拥有古井,就拥有一壶好茶,也更说明″井以养人″的古训。
       欣逢盛世,昆田井水为品茗增色,为振兴茶旅助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4-12-22 00:19 , Processed in 0.1645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