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海飞鸿 于 2013-8-2 20:59 编辑
偷闲独处炼身心 人生在世,各有所好。有人为身体健康,每天运动不辍;有人为修炼身心,而独处、静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朱自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趁月色在幽僻的荷塘旁散步。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怀才不遇的安慰而独坐敬亭山。中唐诗人李涉一天在竹林邂逅鹤林寺僧,与之攀谈,事后以自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来表达当时愉快的心情。 不知是受闲适文学的影响,还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我在岗时也常偷闲享受独处的快乐,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但是,我的独处与排解烦忧或抚慰心灵创伤无关;独处的快乐也可能是早年悟得,现已成为习惯,一种自觉行为。 双休日,若一人在家,总不愿让寂寞敲门、忧愁叩窗,定会拒绝烦恼来访。打开电脑,让先前下载的一首首优美歌曲缓缓流淌,充满房间,流入心灵空间。在安静的氛围里,享受抒情的乐曲,快乐舒畅的心情随动听的旋律而暗滋潜长。 早晨我来到公园或溪边,坐在石凳上,享受着清晨的宁静与阳光。此时,有流水声或鸟声养耳,有桃红柳绿或青山碧水养眼,开放五官,看紫燕蘸着十里桃烟,轻轻地推开心扉;倾听绿柳诉说一溪春水带走流年、而自己将慢慢变老的絮语;清理思绪,浮想联翩,说不定有时还会在心灵深处放飞一只青鸟或绽放一朵殷红的山花哩。 抛却红尘的喧嚣与羁绊,与山水结缘、同心灵对话,让昔日的是是非非云消雾散,让秋天的心田蓬勃成一幅春之水墨江南;用微笑与温情,为秋天打个蝴蝶结,在甜甜淡淡的回忆中去约会一个久违了的春天。悠然、愉快甚至孤独,真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啊,有谁能否认独处是我们获得精神享受,达到明心见性、修心养性、益于健康的好处呢? 独处不同于离群索居。同为一种生活方式,独处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让内心充盈,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洒脱的灵魂,在自我营造的温馨的天地中,净化、升华、以至大彻大悟。而离群索居只会遁入孤芳自赏、与世隔绝的空门。随之而来,定是挥之不去的无聊、空虚、孱弱、甚至恐慌,因迷失方向而颓废沉沦。 独处亦非孤独。独处是修炼身心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孤独只是独处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孤独之感多在独处,独处未必就会孤独。有的人即使长期孤灯独处,却很充实、欢欣;有的人即使夜夜狂欢,却倍感孤独。独处可以是放开情怀的狂欢;孤独却是守住心灵的孤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最浪漫的休闲方式。虽是独处时感到空前的孤独,借酒浇愁,却因孤独幻出三人的狂欢,酒足筵散,必是更深沉的孤独。这是李白对那个社会充满豪情,富有诗意的抗争,又是他的享受孤独后的悲哀。若是另一人在花间独酌的舞台上,又会演绎出另一番情节。但不管怎样,主人翁的心灵都得到净化与升华,这就是独处的妙用。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许多人忙于生计,压力大。对于这些人,花一大把时间独处也许是一种奢望。但如果他们知道独处的个中滋味。即使再忙,也可以去挤、去偷,“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无罪,还是一种享受。面对清风明月,清茶一杯,好书一卷,听一曲清幽古乐,让人生多一些宁静、轻松、淡定,得到一缕稍纵即逝的灵光和片刻的愉悦,少一点浮躁与媚俗,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