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贻海 于 2014-12-13 20:54 编辑
“美丽西坪”全国征稿启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b30e2480102vdp4.html
柘荣县城郊乡仙山村、宅中乡西坪村均为历史文化名村,为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彰显城乡发展建设“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守得住幸福、留得下文化”的生态养生理念,特举办“印象仙山”、“美丽西坪”全国征稿活动。 征稿体裁不限,以楹联、诗词、曲赋为主,优秀作品入编《印象仙山》或《美丽西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赠送书籍一册,不另发奖金。 主 办:福建省诗词学会 承 办:柘荣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柘荣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协 办:柘荣县作家协会 六、征稿时间 即日起到2015年9月1日。 七、投稿要求 1、参赛者在投稿时一律使用实名(发表用笔名可注明),不得使用与有效身份证件不相符的姓名。在投稿中在文末注明真实姓名、单位、联系地址、邮编、电子邮件、手机号码,可另附作者简介。 2、投稿须同时提供纸质作品和电子档作品。纸质作品请寄送: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赛办公室收(柘荣县委大楼 308室),邮编:355300;电子邮件请发:zrxzjxh@163.com。 欢迎有相关内容的书法、美术作品来稿入编,入编者发给相关作品集一册。 3、征稿方拥有版权,作者本人拥有作品署名权。举办方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编辑、修改,并用于出版印刷、制作播放、勒石镌刻、网络发布、微信传播等等各种宣传用途,不另付稿费。
一、西坪 西坪村位于柘荣县宅中乡西南部,海拔220米,距乡所在地13公里。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1988亩,人口950多人。西坪溪涧交错,曲水环门,景致优美。西溪是西坪的母亲河,历史上曾经是政治经济中心,现在则为风景胜地。 西坪(西溪)在宅中历史上曾经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现在则是乡村游的好去处,堪称闽东人文荟萃、景点集中的“小九寨”。 作为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早在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西坪就迎来了第一支山地居民缪氏家族。缪氏最早定居茶园弯,从事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甘薯为主。明永乐十九年(1422年),来到西坪耕读传家的姓氏又增加了七个,分别为陈、吴、游、叶、袁、杨和邱氏,这里人畜兴旺,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大小麦、油茶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家又开始铺建官道,在西溪建立水力油坊。明正统年间,西坪成为福宁府官道驿站,北承柘洋、南接福安,当时当地客栈林立,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明显增加,迁去西坪定居的姓氏也越来越多,史上有记载的姓氏已经达到17个,是当时柘洋全境姓氏最多的一个村庄,号称“百姓村”。当时西坪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茶,福宁府产油量最大的水力油坊就建在西坪西溪。据悉,当年西溪的水力油坊厂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油坊水渠全长250米,由于水资源丰富,落差适中,可24小时生产。榨油机有6个石轮,每个石轮直径为1.5米,边厚10公分,中间厚度为20公分。年产油量可达50吨,是当时全县同行中产油量最大的油坊。由于西溪水资源丰富,落差适中,水力油坊可昼夜24小时连续生产。 西溪平日温顺柔美,但是遇到暴雨天气,就水流湍急,容易山洪爆发,因而村民出入城乡,就得看云识天气。史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西坪受暴雨袭击,山洪爆发,西溪溪水猛涨,农作物、民房等全部冲垮,缪氏族家族被迫迁居。西坪原本有一条全县最长历史最老的碇步在西溪河面上日夜吟诗,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山洪水毁,现在则为过桥路面所替代。后来省城里的“三套车”(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省政协副主席陈增光)风尘仆仆前去西坪调研时,首先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为西坪建造一条过水路面。如今这村口还拥戴着一块原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题写的“康裕桥”碑记。
三、西坪与西溪的人文荟萃
西坪“文昌运”好,出的大学生多,来自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要从西溪之上的明朝旧寺“南风宫”说起——南风宫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6年),重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座落在“金龙山”半山腰,建筑占地面积80平方米,石木结构。整个构筑状如腰带正心的祥云梅花鹿,这恰恰契合了古代“正禄当官”的寓意。“学而优则仕”,尽管“南风宫”路途远僻,由西溪上山需要几个时辰,但求学祈愿的有心人,远远近近的总会在他们认为合适的黄道吉日慕名前来。相传金榜题名的王金龙因叛逆封建制度,辞官回家,在家乡他避世离俗,淡泊名利,一心专注于修炼。经过漫长的苦炼,他终于成为一位神威显赫,专门为莘莘学子在求考中有求必应的灵菩萨,并自带香炉来到四周群山环抱、山高林密的南风山“建宫立业”。“南风宫”从此香火不断,延绵不绝。近来每年高考前夕,总有十里八乡的香客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蜂拥而至,蔚为壮观。据统计,近5年来年客流量平均达4000多人,2007年村道水泥硬化后,客流量首次突破7000余人。因签书灵验,多有善果,南风山后来即被“还愿”的香客尊称为“金龙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王金龙原本是明洪武年间一个吏部尚书之子,与名妓苏三交厚,彼此之间有过刻骨铭世的感情。王金龙起始沦落,后来金榜题名、马上封侯,全是“学而优则仕”。其实,这个朝民暮官的身份变化,远非世人想象中那么容易。但是王金龙与苏三的坎坷与坚执还是让人们进一步神话了他们的神话。 然西溪的魅力,远不至于此,游朴也是出自此“深山佳处”的历史名人。若不是亲眼所见游朴题写的“深山佳处”匾额收藏在县博物馆,还真不敢将西溪与游朴联系起来。但历史与传说再一次完美的契合了。游朴,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生。游朴天资聪颖,自幼刻苦向学。在父游德教导下,少时就能吟诗作赋,被乡人称为“神童”。14岁,考取州庠生,旋补廪生。后父亲亡故,家境困难,便在乡塾教书自给,仍勤学不倦。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时年48岁,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游朴为官清廉,“三主法曹,无一冤案”,且诗文并茂,乐府诗尤为出色,游朴著有《藏山集》、《岭南稿》、《满山社草》、《石仓诗选》、《武经七书解》、《浙江恤刑谳书》、《游太初乐府》等,回乡后,应聘任《福宁州志》总裁。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游朴去世,后人编有《游参知文集》。 “神童”游朴小时候在这里念过私塾,也经常在西溪一隅的“普觉寺”里进进出出,后来游朴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衣锦还乡的时候,他来到西溪晾晒心情。人逢喜事,什么山情水景都是可人曼妙的。吃罢普觉寺的斋饭,游朴按捺不住愉悦的心情,在住持的延邀之下,便送了一个顺水人情:为这青山旧寺写下了遗韵至今的四两墨宝——“深山佳处”。游朴少年游历的普觉寺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971年),重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1年),修建于民国三十年(1492年)。目前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座东朝西,土木结构。相传明宣德八年的一个黄昏,普觉寺祖师曾步基在圆寂前曾想把禅宗精义全部吐露给关门弟子宗水。在弟子宗水行跪拜礼后,祖师让宗水张开嘴,想把自己最后“一口禅”吐到弟子口中以完成衣钵传递。可宗水肉眼凡胎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当他看见师傅嘴边蠕动着一团黑糊糊的痰水时,误以为师傅要往他嘴里吐痰,便惶然低下头去不敢接受。祖师又急又气,大叫一声将“一口禅”吐到正厅的木板上,结果木板被真火烧穿了一个大洞。宗水见状,始知痛失禅机,追悔莫及。 四、西坪与西溪的旅游双赢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西溪的景色曼妙,多年以前,暮春的西溪在我们莅临时,就因了那入诗的秋雨而显得格外的丰腴流畅和剔透润泽。西坪的山不仅有圆滑朗润之美,还有峭立青翠之雄奇。当时前往西溪的村道曲折泥泞,且多盘桓在山脊山梁之上。然而随车坐在西溪上方的盘山公路俯瞰西溪烟霞,跟着西溪烟云九曲缭绕,有一种“人在云中鱼在水”的惬意萦怀。居高临下弥望微雨初歇的西坪山峦缥缈着青丝云带,薄暝微雾里的竹箐这儿一簇,那儿一片的,点缀在朦朦胧胧的青山黛痕里,像是云外仙姑勾勒的“梅花烙”。 西坪的旅游看点多,最精彩之处就是西溪自然村的“鸳鸯林”。枫叶似火,荻花如烟,碇步入诗,泉石亲昵。“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鸳鸯林”其实原始,脚底堆积的树叶盈尺,踩踏上去极为松软,只是缺少人气,周遭依然能闻到朽木枯枝散发出来的腐湿味道。好在林间觅食的鸡雏唧唧喳喳与偶尔飞掠的林鸟啁啾会让有心人体会鸳鸯林的诗情韵味,感受她的闲情逸致。鸳鸯林边,深情的西溪水聚集了一泓“鸳鸯潭”,潭边有“鸳鸯草”。这鸳鸯草,古书《益部方物略记》曾有介绍:“鸳鸯草春叶晚生,其稚花在叶中两两相向,如飞鸟对翔。”就此芝草情花,唐朝有位“仪容颇丽,才调尤佳”,以“诗酒唱和、锦心绣口”而赢得极高声誉的女诗人薛涛,曾作了即兴吟咏,汩汩流传至今:“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