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莫言:“诗词曲赋你莫言!”
这句话转送给贾平凹先生也很适合!
贾平凹先生的小说的确不平,对联却很凹。
贾平凹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小说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因一部《废都》闻名全国;现今他的女儿贾浅浅又因《屎》诗名噪于网上。因偶然机会,看到贾平凹先生的几副对联。其中三副是悬挂在他本人重要场馆大门的两侧,一副是哀悼一位逝去的长者,都算是十分正式的那种。然而仔细一看,对照联律,竟然错漏百出。
现将对联原文录示如下:
1.平凹之家对联
上联 :笔耕不辍文学路
下联 :流光溢彩追梦人
2.贾平凹影音館对联
上联 :音乐传美名
下联 :影视记沧桑
3.贾平凹文学舘对联
上联 :布衣傲青云
下联 :文章高白雪
4.贾平凹赠送并书写给著名画家刘文西的挽联
上联:长空陨巨星
下联:青史说大师
以上四副对联,稍有对联知识的人,一看就会明白,多处违反联律:
1.上、下联偶位字或节奏点都是平声4处:衣-章;名-桑;耕-光;星-师。
2.上、下联偶位字或节奏点都是仄声4处:乐-视;辍-彩;学-梦;巨-大。
3.上、下联句式结构不同3处:美名(偏正)-沧桑(联合);”笔耕(主谓)-流光(动宾);文学(主谓)-追梦(动宾)。
4.上、下联最末字双平2处:名-桑;星-师。
5.上、下联最末字上平下仄1处:云-雪。
以上四副对联,文字不能算多,明显的缺陷却共有5种14处。
所谓对联,一是要对,二是要联。上下联文字形式上互对,上下联思想内容上相联。
对联有宽对、严对之分。但无论宽对、严对,以下三点都必须严格遵守,绝无例外:
1.上下联偶位字或节奏点的平仄必须相反;
2.上下联句式结构必须相同。联合对联合;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
3.上下联最末字必须上仄下平。
多少年以来,在全国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门前,在许多重大的喜庆活动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蹩脚对联。其中许多还是出自文界名人之手。每当看到这些不伦不类的文字,便有如美食中见到苍蝇,心中立刻涌起一种莫明的难受。这种难受,既是对这种蹩脚文字的反感,也是对文坛乱象的悲哀!
贾平凹先生和余秋雨先生,在小说、散文方面堪称大家,但他们不熟悉对联。不熟悉也属正常,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人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成为无所不能的全才。
但是,不熟悉不等于就应该不慎重。科学的态度是,越不熟悉的东西就应该越虚心,越慎重。如果能够学习孔夫子,找个熟悉一点的人来一个不耻下问,那么,不但对联不会出错,还能够体现出一种大师的风度。
然而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自己随意写出来的两行文字,公然悬挂于大庭广众之中,并且堂而皇之地署名,这就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表现了他们对于对联文学的无知和轻藐。
在我国丰富的文学艺术宝库中,存在着众多的文学艺术门类,诸如小说、诗歌、戏曲、散文、绘画、书法、对联等等。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文学门类也应该没有轻重尊卑之别。
关于对联,因为梁启超先生说过一句话:对联是诗文之“绪余”,许多人便视对联为小品,未能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在他们眼中,对联便成了低人一等的“贱物”,可以随意打点,随意杜撰。
其实,梁启超这句话,说的是对联的起源,是来自诗文之中。时代发展到今天,对联已经广泛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上从达官贵胄,下到普通百姓,无论集会、节日、庆典、落成、乔迁、交友等等,都离不开对联。尤其是春节,千家万户,很少有人家不悬挂春联。写读人群之多,应用范围之广,丝毫不逊于小说诗歌。
中国对联,是一门独特的文学门类。从古至今,千年流传。文字虽然简短,样子也很普通,但是,正因为她对文字的精密安排,所以具有难得的声韵之美和对称之美,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对联的文字对仗格律,既是对联文学的内在规律,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前贤的苦心创造,容不得随意践踏或打破。
对律格律,是对联创作的依据。格者规也,律者法也,必须受到人们的遵从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