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论]武昌柳诗话连载之八

[复制链接]

1115

主题

0

好友

74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08:4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郊
                        唐 •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安史之乱后,杜甫移家成都,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郊外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方圣地,在这里,诗人居住了将近四年时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其中有《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诗人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草堂虽非“广厦”,毕竟还能栖身,本诗抒发的正是这种暂得安居的闲适愉悦之情。

        题为“西郊”,实写诗人从西郊回归草堂的经过。诗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西郊路上之景。据《梁益记》记载,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在城之西南。碧鸡坊,是诗人此行的起点;目的地是草堂,在城西七里。闹市中有一座桥,高高耸起,两岸垂柳依依;沿着江桥漫游,一路上梅香扑鼻。市桥,据《益州记》载,也叫冲星桥,在城区西南四里。官柳,也称陶公柳,武昌官柳,典出《陶侃传》,这里指供行人观赏之柳。野梅香,语出隋王由礼诗:“早梅香野径。”颔联,“市桥”对“江路”本已工整,而“官柳”对“野梅”,则更加精巧。曾经读苏轼《武昌西山诗》,见诗中“武昌官柳知谁栽”“步上西山寻野梅”的句子,常常惊叹于诗人信手拈来“官柳”“野梅”两个意象,完美组合在诗中,原来也有所本。这里的“官柳细”是视觉之美,“野梅香”是嗅觉之美。诗人此行,看来是相当愉快的,无论在闹市,还是在旷野,所见之景,都给人一种悠闲之感,正所谓“境由心生”吧。后四句为一层,写草堂幽寂之况。先看两个行动描写,一是整理书架,齐,使书籍整齐,使动用法;帙,书衣,也称书皮,有纸书皮和布书皮两种。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屡睹遗文。”二是整理药囊,减,通“检”,“齐”与“减”,互文见义。尾联抒发情怀,卒章显志。“无人觉来往”,“觉”字是炼字,是说人们不知道自己来往于这里。王安石曾评论此句说:“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觉,是知觉、发觉、觉察之意,没有人觉察有人与自己想来往,也没有人自己与别人来往,其境幽寂,其情疏懒。当然,诗人的这种“疏懒”,是短暂的,是难得的片刻的悠闲与欢娱,一旦朋友不在,生活无着,等待他的,依然是四海为家,辗转流离。

        全诗八句,逐层叙述,先景后情,虚实结合,特别是中间两联的对仗,工稳谨严。杜甫是律诗圣手,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中说:“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诗律细”是杜甫对自己诗律的自评,历来受到诗家的肯定。

                          行路难
                        宋 •杨万里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后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一生力主抗金,反对屈膝投降,曾得罪权臣,惹恼孝宗,多次被贬,后赋闲家居达十五年之久。开禧二年(1206),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五十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杨诗多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晓畅,笔调清新。有《诚斋集》传世。

        《行路难》,本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俗称乐府诗。杨万里有《行路难》五首,此其五,诗中流露出人生易老、风物长存、世事难料、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全诗可分三层,开头六句为第一层,以“河汤花”和“武昌柳”起兴,且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人事变迁的感慨。“君不见”,是唐代以来乐府诗开头的惯用语,意思是,你看见了吗?其作用是,或悲愤时事,或感慨自身;提醒读者,加强反问语气。河汤花,指桃花。桃花当初璀璨如霞,如今却化为了泥土。武昌柳,春天里,柔丝飘拂,婀娜多姿;到了秋天,却柳叶落尽,被人们扎成了扫帚。“马耳射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典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形象地描绘出才志之士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处境。“柳色桃花却长久”,回应开头,人生如此,风物长存,聊以释怀。中间十二句为第二层,主要叙写“东陵千户侯”邵平和“萧相”萧何前后迥然不同的表现,印证“穷通流坎”“万事反覆”的道理。秦时,邵平贵为东陵侯,食邑千户,身穿官服,腰带美玉,多么高贵荣耀。沛县的刀笔小吏萧何,谒见邵平时,把腰弯成曲尺形的打击乐器磬一样,多次拜见,邵平却爱理不理。秦朝灭亡后,邵平沦为了平民,去谒见汉朝的丞相萧何,拜一次,郁闷一次。真是万事反覆,前倨后恭,无奇不有,这两个人哪里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正所谓世事难料,困厄与显达,流动与坎止,都是偶然间的事情。这样看来,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也未必贤于枪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抟扶未必贤枪榆”,典出《庄子 •逍遥游》。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也借指识浅志小的人。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向往理想、及时行乐的感慨。华胥,称华胥氏,传说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后也称华胥梦,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醉乡,指醉酒后飘飘然的境界。
        本诗对比鲜明,想象丰富,在《诚斋集》里,可谓别具一格。

                         喜迁莺
                        宋 • 沈端节

        冰池轻皱。喜寒律乍回,微阳初透。岁晚云黄,日晴烟暖,昼刻暗添宫漏。山色岸容都变,春意欲传官柳。最好处,正酥融粉薄,一枝梅瘦。   
        行乐,春渐近,景胜欢长,幼眇丝簧奏。鸣玉鹓行,退朝花院,犹有御香沾袖。试问西邻虽富,何似东皋依旧。趁未老,便优游林壑,围棋把酒。

        沈端节,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字约之,号克斋,吴兴人,寓居溧阳(今属江苏)。尝为芜湖令,以诗谒周必大,周赠诗有“彭州篇什元飞动,工部交游更老苍”之句。后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淳熙间,官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有《克斋词》一卷。

        《喜迁莺》,词牌名,此调有小令、长调之分。本词为长调,通过描写暮冬初春的景色,抒发了迎春爱春的喜悦情怀,同时也表达出向往田园归隐林泉的思想感情。上片写景。冬令刚回,冰池渐融,春阳方透,岁暮春初,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人以轻松、新奇、愉快的感觉。其中“轻”“乍”“初”三个字,准确点明了暮冬初春的时令特点;而一个“喜”字,更是和盘托出了词人的喜悦之情。接着词人主要通过描写“云”“烟”两个意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色也在变化。昼刻,古代历法名词,指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宫漏,指铜壶滴漏,古代宫中的计时器。山的色彩,岸边的景物,一天一个样,都在发生变化。愈来愈浓的春意,仿佛透过正在吐芽的“官柳”传递到人间。万千植物中,说到报春的使者,当然还有那一枝“梅瘦”,冰雪已经消融,润滑柔软的梅花,正在枝头绽放。词中运用拟人和烘托的手法,刻画出“官柳”与“瘦梅”两个意象。下片抒情。前四句的意思是,要行乐,刚好春光渐近,景色优美,欢情更长,那微妙的音乐正在奏响。幼眇,幽微,微妙。丝簧,指弦管乐器,引申为音乐。接下来三句,意思是,身在朝堂,则井然有序;退朝归家,打理花圃,袖中还沾有御花园的花香。鸣玉,比喻出仕在朝。杜甫《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鹓行,比喻官员朝班的队伍整齐有序。花院,花圃。后面两句将“虽富”的“西邻”与“依旧”的“东皋”相比较,词人宁愿选择后者,打算做一个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东皋,水边向阳之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有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词的结句,进一步申说其意,卒章显志。趁自己还未老迈,优游于树林山谷,下几盘围棋,饮几杯老酒。林壑,树林和山谷,也指隐居之地。

        沈端节以词名世,其词大多为咏花和相思怀人之作。《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克斋词》提要云:“其吐属婉约,颇具风致,固不以《花庵》《草堂》诸选不见录减价矣。”沈词除了继承传统婉约词的题材和风格外,还表现了较多的时艰和感慨。本词含思婉转,音韵谐美,风格清切婉丽,写景状物以刻画为工,读后令人齿颊生香。

                     雨中花
                   宋 • 张才翁

        万缕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犹未成阴。据雕鞍马上,拥鼻微吟。远宦情怀谁问,空嗟壮志销沈。正好花时节,山城留滞,忍负归心。   
        别离万里,飘蓬无定,谁念会合难凭。相聚里,休辞金盏,酒浅还深。欲把春愁抖擞,春愁转更难禁。乱山高处,凭阑垂袖,聊寄登临。

        张才翁,生卒年不详,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

        说起这首词,还有一段趣话。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张才翁以张公庠诗为词》条记载,张才翁风韵不羁,初仕临邛秋官,郡守张公庠看不起他。有一次白鹤山之游,张公庠率属官同往,张才翁没去,便对同去的官妓杨皎说:“郡守此去,必写诗词,到时从速给我寄来。”不多时杨皎就寄来了张公庠的诗:“初眠官柳未成阴,马上聊为拥鼻吟。远宦情怀消壮志,好花时节负归心。别离长恨人南北,会合休辞酒浅深。欲把春愁闲抖擞,乱山高处一登临。”张才翁接到诗后,立即改写成一首词,命人迅速带给了杨皎。在酒宴上,杨皎唱了这首《雨中花》。张公庠听了,大吃一惊,这首词怎么跟我写的诗内容完全相同?而且许多句子也一样呢?连忙追问杨皎,杨皎以实情相告。张公庠十分佩服张才翁的才华,当即派人将把他请来,参加宴会,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本词着重抒发远宦他乡的别离情怀,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上片描写春景,突出“官柳”这一中心意象,其特点是“万缕青青”“犹未成阴”。然后,展开抒情。在远方当官的游子,雕鞍马上,仕途奔波,无人关怀,只好吟诗作赋,徒感壮志消磨。在这山花烂漫的时节,却还留在山城,辜负了归家之心。下片写长恨人生漂泊不定,万里别离,像“飘蓬”一样居无定所。这里,“飘蓬”是一个比喻性的意象。所以相聚时应尽情饮酒作乐,抖掉人生忧愁。最后,“乱山高处”,点明写景抒情的立足点,寄托登临之感。
        一般说来,诗言志,词抒情;诗庄,词媚;诗能吟诵,词可歌唱。诗与词的区别,于此可见一斑。                                 

                         减字木兰花
                         宋• 贺铸

                 闲情减旧,无奈伤春能作瘦。
                 桂楫兰舟,几送人归我独留。
                 西门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谁共登楼,分取烟波一段愁。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属河南)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其远祖本居山阴,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后裔,因贺知章曾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有《东山词》。因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佳句,连用三种意象表现愁思的广度、密度、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形象,故又有“贺梅子”的雅号。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也称《减兰》。词中抒发愁绪,一气贯注,由伤春之愁发端,以离别之愁作结。词的上片写伤春之意。从前拥有的那份闲情,如今已经消减了;自己沉浸在伤春的情绪里,无可奈何,人也渐渐消瘦。同行的几个人,坐在木兰做成的船上,划着桂树做成的桨,外出泛舟,送我这个即将离开之人;目的地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人。开篇直言“闲情”,直抒胸臆。下片写离别之恨。折一枝青柳,西门官柳的名称来自于当年武昌太守陶侃;满把青枝绿叶,友人交给我,余温在手。我独自一人,谁与我一同登楼;眼前惟有浩渺烟波,谁与我分解这满满的忧愁。“愁”是一种情绪,是抽象的事物,这里用“一段”加以修饰,能够度量,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与词人用“一川烟草”比喻“闲愁”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人崔颢《黄鹤楼》诗尾联有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浩渺“烟波”与“愁”联系在一起,抒发的是乡愁。本词也将“烟波”与“愁”联系在一起,抒发的是离愁。
        贺铸词婉约优美,清空雅致,本词也有这样的特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4-11-1 11:39 , Processed in 0.1858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