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诗词知识讲谈9

[复制链接]

1092

主题

0

好友

73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05:59: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转句的注意事项:
诗的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总之,要注意一下几点:
1.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不断裂。3..形转而意不转。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啊,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4
》合句的注意事项: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一下前面六句。
2.
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
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
要注意扣回起句。

5.
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整首诗就是这么写出来点哈。
最后,我们再谈谈炼字。
【三】承句名词、非名词的使用
名词,是实词的一种,是指待人、物、事、时、地、情感、概念等实体或抽象事物的词。 在我们律诗中 于景而言,名词就是一个景物的名称。

大家都知道,我们写诗对联都注重炼字。名词自然是没什么可炼的了。怎么炼也还是那个名称。柳还是叫柳,院子还是叫院子,怎么也变不成其他的叫法。那么我们炼的字就是名词以外的词了,比如形容词、动词、虚词。一幅图画和一个视频、或者一段动画,哪个更让人感觉立体、真实,生动、饱满?毋庸置疑的,肯定是动画或者视频了。

大家都知道推敲的典故哈,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炼的是动词,而非名词吧?哪个更好呢?
交流起句的时候我们说到起句一般交待时间、地点,那自然是名词居多了。那么如果你的承句还是名词多的话,就容易造成诗内容和形式上双重的死板、呆滞和僵硬。当然,这只是一个技巧罢了,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写法哈。大家在读诗的时候可以注意下诗中动词的应用。
【二】关于诗的起法,再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举例
       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举例  
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由来写眼前之景色,从而引出题目来。
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举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无邻”“荒”“贫”等悲凉景象写起,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举例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兴起----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的本意。
举例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先写出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意渡汉江。
接下来,我们看看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三】对仗与对偶
现在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但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查证了好多五律、七律,很多诗对仗也不是很严格的。这个问题大家平时读诗的时候注意一下即可。我个人认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
举例:
《七律·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比如这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分句说的是物 ,后分句已经涉及到人的情感 历史的浩瀚 ,
已经绝对不是单纯的物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前分句说的是空间“万里”,后分句说的是时间“百年”。
绝对不可以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比如,绝对不可以用秋对春、或者春对秋。很多朋友写到对仗的时候,植物对植物、动物对动物 ,这个虽然古人也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古诗都好哈。不是每首的每句都好的。因此最好不要什么松对柏呀,鸡对鸭呀之类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4-5-3 12:14 , Processed in 0.1838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