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山八景及其八景诗

[复制链接]

274

主题

0

好友

22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1:04: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飞鸿 于 2016-10-28 22:06 编辑

桐山八景及其八景诗   
   清乾隆间李拔有《咏桐川》诗:“桐山夹峙海门开,千里双江倒泻来。谁向中流资抵柱?洪波万顷一齐回。” 桐山名胜素有八景之称,关于桐山八景,历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石湖春涨、莲花曙月、玉塘秋色、龙山霁雪、罾坪渔火、御屏积翠、双髻凌云、栖林烟雨。
   第二种是:石湖春涨、栖林烟雨、玉塘秋色、龙山霁雪、罾坪渔火、双髻凌云、昭明夕照,圆觉晓钟。
第一种说法始见于李拔主编的《福宁府志》。李拔四川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乾隆二十四年任福宁知府。知府,也称郡守,即太守。桐山八景每一景名后附有李拔写的一首五律诗。第二种说法民间比较流行。
   石湖春涨:
石湖位于桐山城南一里,上庵山麓、龙山溪入海处。石湖桥旧为木构,后改建为石平板桥,始建无可考,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由玉塘夏荣重修。当年,石湖桥至春牛亭(原烈士陵园附近),一条芳草长堤,春来水涨,视野开阔,山明水秀,游春之人流连踯躅。今天石湖桥虽在,海已后退,秋草从前道,今朝栉比楼,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曙月(即曙月):
   莲峰位于福鼎市东南郊董江村,距桐城十里。天刚亮时,远望峰上像一朵莲花含苞待放,故有莲花曙月雅称。千年古刹资国寺建在莲峰山上,始建于唐咸通元年( 公元860 年)。为唐冠庄洋叶庞、叶宠兄弟所建,寺景清幽古雅,莲峰花木茂盛,游人接踵。十年浩劫几遭破坏。桑美台风后重新修缮。一千多年,几经兴废,宋、明时代法堂基石、梁、柱至今犹存;千年铁树、清代柏树、槐树枝叶尚茂。晓色初收槐上月,莲峰影里客登台。
玉塘秋色
玉塘堡又名塘底堡,位于城南八里处。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6年)乡民为御倭而筑城墙。北门险峻已封闭。现尚有东、西、南三门,西门外有坝头溪,旧时沿溪和山坡,多植枫树、乌桕等。秋日,城堡内外树叶一片丹黄,溪潭游鱼飞鸟,景色十分迷人。天秋枫树上,林静鸟争喧,现在玉塘依然很美。
    龙山霁雪
龙山在桐城西南郊,山若蛟龙,旁有凤山;林无静树,溪不停流。隆冬时节,朔风吹白雪,山峰舞玉龙,风光十分壮丽;“山家银作瓦,岭树玉为林。”(李拔诗句)不惜风花冷,只因日艳岑。当然,昔日龙山,非今日可比。如今,龙凤呈祥,高楼林立。蜿蜒车路舒金带,琼阁崔巍披彩虹。还建起龙山公园,长廊与太阳阁牌坊用了我们太姥诗社的多幅楹联。
罾坪渔火
罾坪在城南三里的梅溪湾内,有出海码头。原是渔村,多产鱼虾海鲜。罾是木棍或竹竿支撑的渔网,罾船一多,水面如坪,或许是罾坪地址的由来。福鼎县令萧克昌有诗云:“渔歌唱晚起沙洲,明灭灯光景更幽。”现在罾坪是山前街道南边的一个行政村,已是高楼林立,沿湾大道旁,修葺起人行路、绿化带、观景护栏,路灯璀璨。海口茫茫水,渔舟伴酒家,现在城南渔村已是另一番夜景。
    御屏积翠
   沿桐溪向北走,离桐城七里许,有高滩村,村倚一山,此山名高滩山,即御屏山。山横展如屏,旁有岩如伏虎。满山林木繁茂,有如叠翠。《名胜志》‘宋秘书郎高昙容斋在此山麓。据说御屏山在宋代是一座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小山,因为福鼎望族高家最初在此居住,出过进士,有秘书郎高昙的容斋遗址,以及高昙的从侄、宋衡州司户高融(朱熹高足高松的父亲)的无余堂等,但是随着高家的搬迁以及遗迹的无存,其人文魅力逐渐淡薄,此处也渐渐被人们所淡忘。这真是:御屏欲上不知路,惟访高滩白鸟家。
双髻凌云
  双髻山,在治东北五里。双峰并峙,形如螺髻,旁有龟峰。《福宁州志》载“峰之最高处有一览轩,在县治北五里许,宋朱文公讲学处,邑人杨通老、高国楹从之游。”朱文公,即朱熹,为避理学之禁,到潋城讲学,后赴浙江永嘉路经桐山,应西园名士高国楹邀请,到一览轩授徒讲学。通老是杨楫的字。读流美举人林滋秀“大贤过化地,千古重关山”的诗句,不能不有感而发:一径肠羊草拌腰,回看群鸟上虹桥。今登双髻慢如蚁,终觉前贤步履高。
    栖林烟雨
  栖林寺,又称栖林禅院。居于福鼎城区五里的鳌峰山下。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8年)重修。宋宣和《县仪案》碑记一方、宋宣和水井一口,保存尚好。南宋温州乐清状元王十朋曾寓该寺,题诗一首“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此诗闻名闽浙。该寺峦嶂环抱,山川清秀。每当夏天,幽谷烟雨,朦朦胧胧,寺宇若隐若现,美不胜收。当然,欲将月色分斋钵,承露杯盘谢却春。因是天涯羁旅客,家山牵挂不容身。也是常有的事。
   第二种桐山八景中,“昭明夕照”、“圆觉晓钟”二景是第一种《桐山八景诗》所没有的,现补充介绍这两个景点,成为桐城十景,那就可同时了解两种说法的桐山八景了:
昭明夕照
昭明寺位于城西约十二里的鳌峰山上,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相传为昭明太子萧统所敕建,题有匾额,故得名。萧统“造七级浮屠,以镇温麻”。宋、明两代,历经火焚,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塔寺并修。每当夕阳西下,寺内的琉璃瓦、铜铃、铜钟与夕阳交相辉映,越加金碧辉煌。“昭明古刹”为赵朴初所题。“塔影西斜红日暮,炊烟起处是桐庐。”(古人诗句)空庭待月相酬作,香案题诗共卷舒,也是人间一大快事。
  圆觉晓钟
  圆觉寺,位于北城郊福全山下。福全山形如覆舟,俗名覆船山,后取谐音福泉山,又改为福全山。圆觉寺原名罗汉寺,明永乐三年(1404)西园族长高伯泰倡建,为西圆高氏宗祠,祠寺合一,除了祭祀活动之外,还利用该建筑物办起私塾,聘请教师为族内子弟授课。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柘荣县明万历年间进士游朴,因是高氏的外甥,小时曾就读于圆觉私塾。古禅寺至民国初改为学堂。从1938年,改为福鼎县立初级中学(即北岭中学),到今天的福鼎一中,共走过21个校长。福全山真是有福之山,圆觉晓钟也变为圆觉书声,这又是怎样美丽的风景!最待莘莘诸学子,荣归报喜老师时。
   据说,乾隆二十四年福宁知府李拔来福鼎,应福鼎县令萧克昌邀请,为桐山八景赋诗,再由萧克昌、光泽知县吴名夏、福鼎训导童珩等人唱和,才有完整的四组诗,并收入《福宁府志》。因其具有官方性质,2013年,建桐山溪东滨水景观工程“灵性山水”的文化主题区,才决定嵌入以第一组“桐山八景诗”为内容的名家书法和篆刻的石雕作品。兹录李拔诗如下:
  
    一、石湖春涨
  雨过添春涨,晴波没石湖。惊湍穿柳浪,溅沫碎花须。
  鹭浴看无影,鱼游意自娱。裙腰堤上路,未合让髯苏。
  二、莲花曙月
  亭亭高百尺,曙月挂中峰。但见清辉合,还添积翠重。
  横开金掌影,朗映玉山容。太华芙蓉削,依稀此地逢。
  三、玉塘秋色
  暑气移金律,秋容满玉塘。断霞回雁浦,残照落渔庄。
  露后黄橙熟,霜前晚稻香。宦游多感兴,鲈脍忆江乡。
  四、龙山霁雪
  叠嶂如龙偃,凉天积雪深。山家银作瓦,岭树玉为林。
  霁色明初散,寒光晓更侵。思赓梁苑赋,簪笔愧璆琳。
  五、罾坪渔火
  远火穿林出,萤灯照岸青。遥知悬网路,定是打鱼汀。
  照影移明月,沉波印落星。渔童把短笛,吹彻此宵听。
  六、御屏积翠
  古嶂如屏合,晴光积翠分。明妆浮黛色,入画印松文。
  湿重还经雨,晴浓更薄云。错疑苔碣字,帝座勒殊勋。
  七、双髻凌云
  插汉双峰峭,凌虚两髻丫。盘龙梳月靓,坠马掠云斜。
  黛绿侵钗燕,螺青抹鬓鸦。天仙谁羽化?簪尽洛阳花。
  八、栖林烟雨
  淑气调春雨,疏林抹晓烟。霏微布谷候,约略采茶前。
  着屐寒犹染,沾衣湿欲穿。杜鹃声断处,仿佛散花天。
   
  再补上第二种《桐山八景诗》中“昭明夕照”、“圆觉晓钟”二景诗:
   九、昭明夕照
   古刹南朝地,登临远俗氛。鸟啼山外树,人踏岭头云。
   塔影参天出,钟声带雁闻。兴亡思帝子,黄叶落纷纷。
             ——高昊(清贡生,建安、浦城训导)
   十、圆觉晓钟
   圆觉性所爱,临眺不妨迟。流水无春夏,岩泉自岁时。
   山人谈梦幻,渔人识推移。预订他年约,归来共钓丝。
                        ——游朴(明万历朝湖广参政)
      前几年,有人还收集到清朝提督彭蕴章写的《桐山四景诗》:
  
一、石湖春涨
石湖在吾郡,此地亦同名。春水碧如此,怀哉范致能。
二、莲花曙月
太华峰移此,倚天削不成。月明山夜碧,一杵梵钟声。
三、玉塘秋色
玉塘横十亩,秋色满渔庄。白露零丰草,霏霏秔稻香。
四、双髻凌云
仙姝留髻影,苍翠压人寰。跨虎归真去,何时放故山?
这里再录几首与桐山八景相关的风景诗:
宋(佚名)《双髻山》:
双髻屹立几千尺,古木长藤风瑟瑟,虚空八表气清冷,月白中天露华滴。
桂花影照团圆光,猿猱笑声秋夜长,广寒宫府近相逼,妙歌一曲舞霓裳。
 
(佚名)《一览轩》:
双髻岿然构草堂,高贤讲学尚流芳。莫言古迹迷苔藓,一览轩中晤紫阳。
道光十年知州(因病未到任)林滋秀《登龟峰一览轩》:
大贤过化地,千古重关山。海国为邹鲁,斋居乐孔颜。
云天一览阔,风月四时闲。余亦劳登眺,高踪未可攀。
清乾隆翰林院编修何西泰《游昭明寺寺》:
我来访胜招提境,断褐犹存帝子名。地是上方尘世隔,座闻清馨道心生。
文章六代辞华尽,香火千秋感慨平。不用登临更怀古,寒流东去夕阳明。
清朝邑令岳廷元作《游栖林寺》:
探奇豪兴未全休,为访招提挈伴游。剧喜竹阴横翠幛,恰逢梅雨润青畴。
人无南北皆真率,胸有溪山足唱酬。 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  
湖广参政游朴《题圆觉寺》:
圆宫性所爱,临眺不妨迟。流水无春夏,岩泉自岁时。
山人谈梦幻,渔火识推移,预订他年约,归来共钓丝。
清桐南贡生施庭嘉(字亮泰)《题圆觉寺》:
松杉荫满古禅寺,翠竹黄花遍地芳。
一阙钟声通觉路,十分月色是圆光。
  
游朴《栖林寺用圆觉寺韵》:
为报栖林寺,林僧尽日迟。绿杨芳草迳,红蓼落花时。
欹枕看云起,深樽到月移。空山更何物,竟夕度弦丝。
清朝邑令岳廷元《游棲林寺》:
探奇豪兴未全休,为访招提挈伴游。剧喜竹阴横翠幛,恰逢梅雨润青畴。
人无南北皆真率,胸有溪山足唱酬,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
  
清乾隆翰林院编修何西泰《昭明寺》:
我来访胜招提境,断碣犹存帝子名。地是上方尘世隔,座闻清磬道心生。
文章六代辞华尽,香火千秋感慨平。不用登临更怀古,寒流东去夕阳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5-1-26 11:57 , Processed in 0.1711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