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诗学概念400题28

[复制链接]

1097

主题

0

好友

738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6:3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白雪 于 2013-7-18 06:48 编辑

神妙】古代诗学概念。《周易说卦传》: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原是变化巧妙,莫测高深之谓。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所谓,是指一种连结宇宙造化与艺术生命的超凡的力;所谓,即妙不可言,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表示的是的变化无穷的方面,则是所达到的结果,即所谓穷神观化。可见,同样也具备这种超以名外,言象莫测的性质。而这两个范畴的结合,就是艺术之顶峰。
神思】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讨论的是文学创作艺术想象问题。语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又云: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学之神思,是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功能。这种想象活动,具有突破时空和感觉经验局限的性能,是一种不受身体限制的心理现象。神与物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想象活动,不外是表象的再现、表象的组合和表象的改造或创造。艺术的想象活动离不开具体的表象,而表象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
神会于物】古代诗学概念。唐王昌龄《诗格》: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神,诗人之艺术思维;物,物象。神会于物,与心入于境意近,言诗人在想象中似处身于境象之中,苦心竭智,深穿其境,搜求形象,微妙之意兴与物象融合,乃得佳句。
传神写照】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是超脱外相的神妙无方的心灵观照,其涵义与相通,所以写照可与传神并举,绘画中的点睛之笔,就叫传神写照。在宋人看来,诗眼词眼正是诗词的传神之处,于是炼字之风兴盛,旬锻月炼,以求传神。明屠隆的说法最为简洁,他说:诗道之所以为贵者,在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神与物游】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指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观精神与客观物象的融会贯通。《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作家的主观精神始终是创作构思时的主宰,规矩虚位,神游万里,于是便可将万千物象一一驱役于笔下。
物我两忘】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是一种物我不分,亦即物我两忘的境界。
物我无间】古代诗学概念。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说: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物我无间,是诗歌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相互渗透交流,融合无间的艺术境界。,指审美主体;,指审美对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可谓是孔子山水之乐的阐幽发明。但这只是以山水景物来就我之性情,并非于山水景物中见其固有之性情,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三准】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原是齐梁时刘勰有关文学创作艺术构思的三个步骤或准则。《文心雕龙熔裁》篇: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刘勰三准首先是设情以位体,就是依据表达情感的需要来确定主旨、规划体制和安排结构。写诗作文如果缺乏中心主旨,就会乱麻一团,不知从何写起。其次是酌事以取类,是说文章必须选择符合表现思想情感和中心主旨的题材、材料与典故。不仅指故实,还包括了题材、材料等。取类,取其与文情一致。第三,撮辞以举要,是指思考运用精要的文学语言来树立文骨。
迁想妙得】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迁想的目的是在妙得妙得,是获得精妙的体会和认识。迁想妙得,虽然指的是绘画,但与诗文创作的原理是相通的。如李白的诗,既充满离奇的想象,又能妙趣横生。迁想,人人可为;妙得,则非人人能专。
物化】古代与诗论有关的美学概念。《庄子齐物论》记庄周梦蝶,不知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此之为物化。物化,是一种思维的境界。人类认识世界万物,都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于是就产生了是非。物化,是在认识过程中忘却主体自己,随物而化。物化,是将主观精神融化于客观事物,从而泯灭物我的时空界限,使主客体冥合为一,自由转化。
心斋】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语见《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讲天地之大道自然运行,人须达到与宇宙生命相契合的境地才获致自由,其途径即是心斋:排除杂念,专一心志,不拘泥于耳目之类感官知觉,不拘泥于心智之理性思虑,而是与空明之气相感应,因虚空而能容受万物,通于大道,获得吉祥。屈原《远游》:漠虚静以恬愉写,淡无为而自得。心斋而得的虚静的精神状态,庄子以坐忘名之: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宋朱熹《清邃阁论诗》:若虚静而明,便识好物事,虽百工技艺,做得精者,也是他心虚理明,所以做得来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4-6-2 21:27 , Processed in 0.1855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