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丽水游散记

[复制链接]

274

主题

0

好友

22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20:4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飞鸿 于 2013-8-2 20:48 编辑

                                                                    丽水游散记
                        
     又是金秋好时节,福鼎一中离退休教师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外出活动。这次,我们要往浙江西南部的大山里钻,即游丽水市缙云县的鼎湖峰与遂昌县的金矿。为了一路能照顾好老教师,校工会主席等5位中青年教师一同前往,加上部分自费的几个家属,共51人。1020日上午7时,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乘一部大巴出发了。旅行社经理亲自跟车,他每人发一张字条,或谜语、或脑筋急转弯题目,回答不出的则罚唱歌、说笑话等。我抽到的一张是“导游”,打一成语,很好的谜语,猜猜看!一路掌声、笑声不断,倒也轻松有趣。
       1030分,经理说,现在我们已到缙云县的小赤壁景区,主要景点有龙耕路、小蓬莱、八仙亭、丹室、仙榜岩等。龙耕路蜿蜒曲折,树木葱茏;仙榜岩硕大无比且十分陡峭,红白相间,犹如烈火烧过,类似长江赤壁,岩下多摩崖石刻;龙耕路下的小溪清澈见底、缓缓向东流去,配以别致的小桥和凉亭,移步换景,是拍照的好去处。
       12时,我们驱车到不远的缙云仙都吃午饭。下午,游仙都鼎湖峰景区。据说,仙都之名缘于唐玄宗李隆基。相传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山,山谷仙乐鸣奏,山林增辉。刺史苗奉倩见此异景,上报玄宗。玄宗惊叹道:“是仙人荟萃之都也!”遂亲书“仙都”二字,其名沿用至今。鼎湖之名,更是渊源深远,据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曾置香炉于峰顶炼丹,丹成,驭龙升天,此地为丹鼎压陷,聚水成湖,故称为“鼎湖”。湖边有一峰,就称为鼎湖峰。鼎湖峰在一碧水湖边拔地而起,状如春笋,壁立千仞。此处的女导游说,此峰高 170.8 ,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 2468 平方米,堪称 “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湖,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此天下奇观,可见一斑。南宋的乐清状元王十朋说:“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不能不令人神往。
     鼎湖峰左边有“梦笔生花”等三个小峰与鼎湖峰相衬成趣。鼎湖峰与后面一山原连成一体,是一亿五万年前火山活动的产物,经一亿多年的苍山变化,才逐渐分开。后山有缆车可上,也可徒步登上。几个老师徒步登山,最快的用了40多分钟。可惜的是,他们因时间紧,没有去山上步虚亭旁的火山口一览奇观。
     鼎湖峰之美,还在于峰前一条练溪。奇山配上秀水,刚柔并济,别有一番情趣。我们过桥,上山,见驭龙亭镶嵌在一汪碧潭之上,朱楹乌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古色古香。秋光明媚,潭水宛如无瑕翡翠。树色参差,潭光潋滟,亭阁楚楚,青山怀抱,恍如仙境。在驭龙亭畔仰望鼎湖峰,有如大拇指高高翘起。是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值得夸耀!导游说,曽有两次鼎湖峰攀援活动,第一次有系保险带,该运动员用了40多分钟。后一次不系保险带,用自带的攀援工具成功登顶,用了两个多小时,据说浙江电视台有播此壮举。壮举,绝对是壮举!峰陡90度,几乎没有裂缝,奇峰只待奇人出,我想,这个人,太爱山、太爱攀援了,爱到可以为之献身,所以他不怕。仰望鼎湖峰,我把它想象成倚天宝剑,又想到钓鱼岛一山一水,于是在手机的记事本上记下一首绝句:“仙都自有鬼神工,终使峰峦矗碧空。此柱若能磨作剑,驾龙出海斩枭雄。”
     驭龙亭平台,一半在湖中,一半在地上,是湖与山的一个过度。出驭龙亭,过汉白玉龙壁,黄帝祠宇巍然在望。
     黄帝祠宇始建于东晋,自古以来是中国南方祭祀黄帝的中心,与陕西黄帝陵相比肩,史称“北陵南祠”。黄帝祠宇建筑群倚山势而建,轩辕殿、缙云堂、悟祖堂等沿中轴递进,两侧廊阁相连,格局庄严,气势宏伟,典雅古朴,错落有致。在轩辕殿前,我拍下一幅门联,右联“有史以来四海同承黄帝德”;左联“乘龙而后群山共仰鼎湖峰”。 此联把建黄帝祠宇的意义与这里的壮美山水结合起来写,值得一赏。
      我们还参观了黄帝文化展览厅,展厅序言介绍:根据史学家考证,此处为黄帝缙云氏族中的一支部落南迁所至,早在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建缙云堂,作为祭拜黄帝的场所。1998年缙云人民政府在原址上重建黄帝祠宇,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看得出,轩辕殿等,有的可能是依旧翻新,有的一定是近几年所建。浙江人真是大手笔!也只有这极巍峨、堂皇的建筑物才配得上这壮美的鼎湖峰!自然加人文,才构成艺术和文化。
       4时多,我们乘车前往遂昌,入住金矿大酒店。
       21日早晨6时起床,与同房间的潘老师下楼在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走走 ,公园里已有几个老师在散步。遂昌金矿开发历史悠久,1976年创建国家重点黄金生产企业。去年,金矿有了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公园与深邃幽长、充满神秘与诱惑的矿洞,形成旅游的两个亮点;按四星级标准建造的黄金大酒店是矿山公园的一部分。矿山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区,自然条件优越,配上黄金博物馆、矿山小火车站台等建筑物,环境十分优美。走下高而宽的青石板台阶,是一个奇峰秀水,林幽涧碧的去处。一座山下用隶书写着“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几个红色大字,上有葱茏的秋林,下映一湾清池。从另一大道往回折,看到场地上立着一面造型别具一格的石雕:石雕设计为椭圆形矿洞的横截面,矿洞左边有四个赤膊的古人在挖矿;右边是三个头戴钢盔,手拿机械的现代矿工在凿石。石雕人物栩栩如生,体现金矿劳动的艰辛与开拓精神的历史传承。走下另一有扶栏的台阶,看到一汪湖水,水清静如明镜,清晰地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和酒店的红墙。弧形碇步桥把湖分成两半,一步步,小心踏过,只怕踏碎水的玻璃。
       8时,我们坐上矿山大巴,沿矿山公路盘旋而上,去参观金矿。黄金,作为财富和高贵的象征,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总是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拉丁文黄金一词,原意是“光辉灿烂的黎明”;古罗马人,把黄金比作黎明女神;埃及人把黄金作为太阳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曙光照耀到哪里,崇拜黄金的文化和习俗就在哪里诞生。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遂昌县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宝藏,我们可以用手去抚摸它、双臂去拥抱它、甚至要深入它的五脏六腑。然而,此时猎奇或神秘感,代替了黄金诱惑与占有欲;而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对古文明的崇敬,又代替了猎奇或神秘感。
     我们戴上安全帽,在矿山导游带领下,首先参观唐代金窟。站在窟前平台上俯瞰,真是山峦逶迤腾细浪啊;叫不出名字的半山亭,一段来时的山路,依稀可见。高山空气真好,心灵都净化啦!一阵秋风吹来,颇有凌空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唐代金窟从窟顶通风口向下深入地下达到200多米,东西最宽150米,采空区体积达10多万立方米。据说,窟内还保留有古金矿发现时的水车残骸、碎陶片、青瓷碗等,据考证大多是唐代器物,更有部分后期朝代的物品。我们在洞壁有时可辨认出白色纹路,导游说白色纹路岩石含银,黑色部分含金,这就是所谓“白银黑金”,金的颗粒细到无法用肉眼辨认。金矿石非常坚硬致密,其硬度相当于花岗岩。古人没有机械设备和炸药,是如何开采这种坚硬的矿石的?导游说,古人有的用火柴烧,烧10多小时后,再用水泼,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岩石产生裂缝,再开凿。矿中一个个圆坑,大概就是烧爆坑吧。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其高超智慧令今人折服。
      唐代金窟遗址的发现,给浙西南古代矿史带来了一系列更大更新的历史谜团。比如,古人如何识别和寻找金矿?如何开采、冶炼金矿和银矿?采取那些安全措施?有许多至今还是谜。
     我们大队人马跟着导游,来到银坑山水库,鱼儿在水中嬉戏,我们也很快乐。在亭子里休息后,我们又下石阶了。在一个矿中,我们等金矿小火车进站,这些矿洞现已专供参观用,小火车当然专为游客开。现在金矿在哪里开采?对不起,保密!所以我们也不问。我拣了块小矿石带回家作纪念,但远不如郑老师的,从造型、纹路与黑黝黝的质地看,有人说,他那块至少值300元,我说还不止哩。坐上小火车我们出洞口。最后,参观了黄金博物馆,我们的团队好像没人愿意花10元去抱一下金砖,尽管这里的金砖大概不会是山寨品。一个美女举起一块金砖,许多游客抢镜头,我也拍了一张,她摆出的神态就是让人拍的嘛,真该感谢她比金子还灿烂的笑容!
     当我们驱车到达遂昌竹炭博物馆景区吃午饭时,已是中午1230分了。下午的两个景点是参观竹炭博物馆、购物与游千佛山景区。
千佛山景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遂昌县石练镇。景区内峡谷绵长而清幽,林木葱翠浓郁,奇峰异石犹如千佛下凡。潺潺溪流、汩汩泉水,清澈见底;洞前飞瀑形成迷人的水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路上,看到泉流、瀑布、涧潭、森林、山道、奇石、桥亭,组成的景色静谧清幽、钟灵毓秀,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尽管世外是什么样子我也不懂。最后,我们登上一座寺庙,看到一座神奇的天然山体弥勒佛,高达百丈,头像是山头一块巨石雕琢成的,笑眯眯,一副慈祥的神态。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人赋天工,山呈造化,真是妙不可言!
     回到千佛山停车场已是4时多,回到家已是820分了,哈哈,两天时间,玩得满满当当的,真叫过瘾。 
                                                  2012-10-2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诗词太姥  闽ICP备10011526号

GMT+8, 2024-4-30 08:50 , Processed in 0.2402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